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

点击数:168 | 发布时间:2025-06-04 | 来源:www.nangcuo.com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6.09.011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vestigation 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Week

    LI Ling, PANG He

    (School of Economics,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vestigation ability in the current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week, and m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ome college students. The survey shows: the practice week of all kinds of social survey activit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imited.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survey related cour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nd teaching departments of the coorpn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urvey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week; social investigation ability

    1 部分国内院校实践教学周中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状况

    在北京大学,校团委在社会实践教学周中发挥着要紧用途。每一个暑假都校团委都举行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申报,申报成功者就能依托实践基地展开包含社会调查在内的各类实践活动。校团委多用途体目前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依托学校实践基地拓展的实践活动,校团委会帮助学生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二是校团委还集中负责组织社会调查技能方面的培训。除校团委,北京大学各二级学院也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赴实习基地进行调查,这种调查主题会有明确的专业导向。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在实践教学周活动中采取集中实践与学生个人分散实践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遭到鼓励和支持。实践周中,由校内本科生导师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也邀请各界人士对学生进行辅导。在2015年寒假的实践周中,学院组织了“买家认可品牌调查”、“珠宝文化品牌调查”、“投资倾向调查”、“社区服务近况”等六个生源地调查项目,安排学生根据“就近、就地”原则展开调查活动。

    从以上学校的实践周运行状况看,高等学校实践周中对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具备以下特点:(1)实践周初中生社会调查活动的规划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团委、学生会、教务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系等;(2)依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确定不一样的调查主题,结合专业特点;(3)充分发挥在职教师有哪些用途,主要以在职教师作为调查活动指导师;(4)主要以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对出色报告进行奖励达成对学生的勉励。

    2 实践教学周中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成效的调分数查询析

    2.1 调查说明

    为考察实践周中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成效,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对象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调查中,在经济学院四个系参加过实践教学周活动的三个年级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共抽取12个班;然后,在抽中的每一个班内随机抽取25人,样本容量为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80份。
    280个有效样本中,参加过1次(含1次)以上由教师带队指导的小组调查活动的有36人,约占有效样本的12.9%;其余只参加过个人分散的社会调查活动,约占有效样本总数的87.1%。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资料整理。

    2.2 调查结果剖析

    (1)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意愿。问卷设计了“你是自愿进行社会调查”问题,并提供三个选项:“是,自愿进行社会调查”、“一般、无所谓”与“非自愿,为完成学校需要”。三个选项对应的样本数分别为62人、101人及117人。样本中,参加过由团委等组织、并且由老师集中带队指导的调查活动的有36名学生,其中34人对社会调查感兴趣并自愿参与,2人选择了“一般、无所谓”;而分散进行社会调查的244个样本中,仅有28人感兴趣自愿进行社会调查,99人选择了“一般、无所谓”,117人选择“没兴趣,为完成学校需要”。 数据来源:依据调查资料整理。

    (2)社会调查参与意愿形成是什么原因。自愿参加社会调查的62名同学中,39.3%的学生觉得参与社会调查有益于提升专业常识运用能力,32.4%的同学觉得可以提升对现实的判断能力, 19.5%的同学觉得有益于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愈加期望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提升我们的专业常识运用能力。

    非自愿参与社会调查的117名同学中,担忧安全问题的占 37.6 %;觉得社会调查“没用,不有兴趣”的占40.0%;时间安排受限制的占22.4%。这也说明在社会调查的组织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不到位、安排不合理等。在未来的推行过程中,应多关注安全控制、组织协调等环节,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3)对社会调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用途的认同度。对于“社会调查是不是提高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有 123 人觉得有明显的提高;87人觉得有提高;70人觉得有提高,但不明显。与部分进行分散调查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的调查常常流于形式,调查范围小,样本少,甚至存在没调查而复制别人调查成就的现象。

    (4)社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于问题“社会调查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280个有效样本中,有98人觉得是调查策略和问卷的设计,占比35%;有72人觉得是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剖析和整理,占比25.7%;有85人觉得是与受访者或与调查组中其他成员的交流和交流,占比30.4%;15人觉得是写作调查报告,占比5.4%。这说明一半多的学生还没学会现代调查统计的理论和办法,学生的人际交往、写作能力等还需提高。

    2.3 调查总结

    对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从大体上看,实践教学周中的社会调查活动对学生调查能力的培养用途有限,对学生调查能力培养有哪些用途不显著,其缘由如下:

    (1)分散调查的学生常常缺少有效的指导。现在,以团队形式参与社会调查的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只占非常小一部分。大多数学生是回乡分散调查,学生积极性不够,调查总是流于形式,与指导师的联系较为松散,能力提高也就有限。

    (2)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勉励不够。现在主如果通过调查报告对学生社会调查进行评价,考核体系中忽视了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态度与实行过程的考察。一些学生并非出于增加社会认知、培养实践能力的角度进行社会调查,他们更多关注如何把报告写好,而不是如何优质地完成调查。

    (3)社会调查有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受访同学在在小学一年级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多数还未学习过“社会调查办法”、“统计学”等课程,调查缺少理论和办法的指导。另外,学生在选题时筹备并不充分,缺少有关社会常识的积累,调查策略设计时还没明确我们的调查目的和问题。

    (4)专业的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指导师资不足。不少社会调查指导师自己并未在实质单位工作过,也未同意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或调查的有关练习。如此的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显然很难“接地气”。

    3 提高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成效的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第一,各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社会调查课程,且应尽可能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第2学期。第二,加大通识课教育,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通识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生活观、价值观与培养好道德水平及社会责任意识。

    (2)打造高校团社组织与教学部门的协同机制。教学部门应该与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打造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联合培养机制,在社会调查选题、团社活动对学生能力培育的侧重点等方面积极交流。实践教学周期间,教学部门与团委密符合作,尽可能吸纳更多的同学在老师集中带队指导下进行调查。

    (3)对外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高校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等间应该通力合作,整理资源,取长补短,发挥集聚优势,多途径发展和构建社会调查平台,尤其是能提供小组调查活动的企业、社区、政府部门性质的实践平台。

    (4)健全考核勉励机制。大学生社会调查询成绩的评定是多样化的,不只包含对社会调查课程考试成绩与调查活动研究成就的评价,还应反映出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参与度、主动性等。

    (5)打造社会调查指导师的培育机制。学校可从专业教师及实质单位的员工遴选部分专职社会调查指导师。针对不同来源指导师的特征分别进行培训,由这类老师发挥辐射用途,带动全体教师社会调查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合的师资条件。

    本论文是西安财经学院2013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活动周对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编号:
    13xcj36)的阶段性研究成就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